旅遊筆記 : 馬六甲青雲亭
青雲亭的名字寓意「平步青雲」,象徵華人社群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祝福。
青雲亭的創建年代眾說紛紜,普遍認為始建於1646年,也有說法認為可追溯至15世紀。最初由馬六甲首任華人甲必丹鄭芳揚與第二任甲必丹李為經共同主持建設,後來經歷多次擴建與修繕,至1801年由甲必丹蔡士章重修,奠定今日格局。
青雲亭原名「觀音亭」,主殿供奉觀世音菩薩,融合儒、釋、道三教,成為華人移民精神信仰的象徵。歷史上,青雲亭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承擔著社區法院、仲裁機構和社會活動中心的角色。葡萄牙、荷蘭殖民時期,華人甲必丹在此設立官署,處理華人事務;英國統治後,青雲亭亭主繼續擔任社區領袖,直至1911年。
青雲亭大殿正中的對聯由荷蘭高羅佩以草書寫「無事度溪橋,洗鉢歸來雲袖溼;有緣修法果,談經空處雨花飛。」
青雲亭設有主殿、前殿與後殿,主殿供奉觀音大士,左右分別供奉關帝與天后聖母,體現三教合一的特色。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阮湧俰; 侯慧雯; 馬六甲華人甲必丹蔡士章與寶山亭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hinese Kapitan Chua Su Cheong and the Poh San Teng Temple in Malacca
https://www.malaysian-chinese.net/book_shop/booksmag/journal/130.html
https://www.facebook.com/chenghoonteng/?locale=zh_C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