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筆記 : 馬六甲僑胞殉難紀念碑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在北京西南的盧溝橋,是日本駐華北日軍與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之間的衝突。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後發動攻擊,成為全面抗日戰爭的導火線。
日軍在1941年12月8日凌晨登陸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巴魯,並於1942年1月占領馬六甲,同年1月11日攻陷吉隆坡,日軍僅用55天即佔領整個馬來亞。日軍占領馬來亞後實施高壓統治,引發當地抗日運動。
當地華人因支援抗日、捐款捐物、甚至參與武裝抵抗,遭到日軍殘酷報復。 據記載,僅馬六甲一地就有超過1,000名華僑被日軍殺害,包括鋸木廠工人、農民、膠園工人與村民等。
抗戰勝利後,馬六甲華人社團收集到700多具烈士遺骨,集體安葬於三保山山腳,並立碑紀念。
紀念碑建於1947年,並於1948年4月5日清明節舉行揭幕儀式。
碑名「忠貞足式」由當時中華民國領導人蔣中正題寫。 「忠貞」象徵忠心與堅貞不屈;「足式」意指足為榜樣,整體意涵為:這些烈士忠於祖國、為抗日犧牲,堪為後人模範。
書法家兼教育家沈慕羽的書法“浩氣長存”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浩氣長存: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殉難紀念碑手冊》 https://memorialpark.ktc.org.my/Malayan-people-memorial-WW2-Booklet.pdf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