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25

從樺加沙到丁丑風災—香港兩場世紀風災的對話

Image
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香港,風勢強勁,大埔區出現塌樹,情況並不嚴重。 2025年9月24日凌晨2點40分,天文台懸掛十號風球,超強颱風「樺加沙」在香港以南120公里外掠過,維港水位飆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3.4米,是1964年以來首度一年內兩次掛十號風球。而在88年前的同一個季節,1937年丁丑風災(又稱「 大埔萬安墳事件 」)將大埔墟推向毀滅,據記載造成重大傷亡。 1937年9月2日,丁丑風災來得毫無預警。那時的香港,氣象預報靠電報與經驗,沒有雷達,沒有衛星,更沒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當颱風在南海急劇增強,直撲新界東北,大埔村民只見天色驟暗、海水倒灌,還以為是龍王發怒。萬安墳場因地勢低窪,加上連日暴雨令山泥鬆動,一夜之間墳墓崩塌,數百具棺木被沖入吐露港,屍骸漂流至沙田、馬鞍山,甚至遠至西貢。官方統計死亡人數逾百,民間流傳「死傷逾千」,但真相早已被泥水掩埋。 樺加沙來襲時,香港政府提前預警,發出停課、停工措施,及時搶險、資訊透明,減低人命損失,是現代科學與社會協作的成果。反觀1937年,當時氣象、通訊和基建遠不及現今,加上水上人居無定所,導致死傷慘重,萬安墳這等大型義塚見證災後社會如何自救及哀悼。 兩次強颱風證明,極端天氣對港人生活始終帶來巨大威脅。隨全球氣候變化及城市化,類似極端颱風災難日益頻密,歷史教訓與現代防災措施同樣重要—科技可減風險,但人心與歷史記憶,不容忘卻。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 大埔頭營盤下村萬安墳 戊戌再訪萬安墳

珊瑚藤 Antigonon leptopus

Image
 

中式建築筆記 : 赤鱲角村牌樓

Image
香港赤鱲角村的入口牌樓為兩柱一間一樓沖天式,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屋檐有典型的中國傳統飛簷設計。 牌坊正中懸掛一塊深紫色底、金色字的牌匾,上書「赤鱲角村」四個大字,清晰可見。 Illustration created by author using Google  Gemini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 季節限定:探獅龍古道賞吊鐘花

中式建築筆記 : 馬灣汲水門牌樓

Image
 此為一座典型兩柱一間二樓的中式牌樓,具有以下主要構件: 屋頂:雙層歇山式屋頂,屋角上翹(飛檐),覆以綠色琉璃瓦,屋脊略顯風化,有斑駁痕跡。 柱子:兩根粗壯的紅色圓柱,表面為馬賽克或瓷磚貼面,部分區域脫落,顯示年代久遠。 橫匾:位於上層屋檐下方中央,為長方形木質或仿木牌匾,底色泛黃,邊框為深紅色,上有黑色書法字體,正面書「馬灣汲水門」,背面書「汲水無波」。 背景環境:後方為碼頭長廊,臨水而建,遠處可見青馬大橋。 Illustration created by author using Google  Gemini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 汲水無波訪馬灣尋找舊日情懷

中式建築筆記 : 黃大仙嗇色園牌樓

Image
嗇色園的山門牌樓,又稱「頭門」,於1977年以紅麻石建成,採用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的經典格局。四柱擎天,瑞獅蹲伏,貫以「第一洞天」及「嗇色園」匾額,體現了道教建築的莊嚴氣韻。這座牌樓的設計蘊含深刻的道教哲學意義:三門象徵跳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外,進入神仙之鄉、清靜之境的寓意。 牌樓前原本放置一對石雕獅子,自2010年起改為仿故宮銅鑄麒麟,增添了皇家建築的威嚴感。這種四柱三門衝天式格局在道教建築中具有特殊意義,代表著信眾從世俗踏入神聖領域的轉換。 主門上方正中,藍底金字匾額以楷書體書上「嗇色園」。 主門上方,藍匾之下,黃底黑字橫額隸書體書上「第一洞天」。  Illustration created by author using Google  Gemini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中式建築筆記 : 南蓮園池烏頭門

Image
南蓮園池位於九龍鑽石山,仿唐園林格局,由志蓮淨苑設計與管理,公園每日開放,並以木構建築、奇石與古樹見長。 南蓮園池的「烏頭門」是園區的正門,採用唐代樣式並參照敦煌壁畫的造型,被視為體現等級與禮制的傳統門制之一。 南蓮園池的烏頭門以兩根立柱上承一根橫木(額)形成門框,柱頂設黑色防水罐狀構件,因色黑如烏而名,後世又稱「雲罐」。 以深色橫額配日月與雲紋,柱頂作銅蓮花裝飾,橫樑上雕刻有精美的花紋,中間部分還有半圓形的鏤空圖案。 Illustration created by author using Google  Gemini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中式建築筆記 : 大埔文武二帝廟牌坊

Image
大埔文武二帝廟的入口是一座典雅莊重的二柱一間沖天式牌坊,以拱形結構為特色。兩側以堅固的石柱支撐,拱門上方中央刻有「永佑太和」四個大字,寓意祈求國泰民安、萬物和諧。匾側另有「乙丑秋立」四小字,記錄立匾之時,為這座百年廟宇平添一縷歷史的餘韻。 Illustration created by author using Google  Gemini

UK旅遊筆記:皇家新月樓

Image
巴斯是英國數一數二的旅遊名城,也是展現喬治時期建築的代表城市。喬治時期建築是英國重要的建築風格,講求對稱與比例,成為世紀英國建築美學的典範。 喬治時期建築泛指世紀英國的建築風格,這個術語通常用來描述約1700年至1820年間盛行的建築樣式,基本涵蓋了喬治一世、二世與三世的統治時期。 喬治時期建築外觀常以對稱、立面統一,藉此傳達和諧與端莊的美學理念。建築立面採用古典柱式,並選用當地石材,形塑出低調而華麗的外觀效果。 皇家新月樓整體設計強調和諧均衡,採用古典比例,柱式、山體與石材立面也明顯受古羅馬和古希臘影響,被視為喬治時期建築的代表作。這座建築完美詮釋了世紀英國建築師對古典美學的追求與創新。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 維基百科 : 皇家新月 明報 : 巴斯賞喬治時期建築 對稱和諧古典美

中式建築筆記 : 吉膽島福龍宮牌樓

Image
吉膽島福龍宮牌樓為四柱三間式樣,中央一間較寬,兩側各一間較窄。四根立柱粗壯有力,漆成米黃色,柱頭及柱礎部分有雕刻裝飾。中央一間對聯「海天一線修禪尋真証菩提;佛國九品了悟生死遁空門 」,兩側之對聯為「普陀觀音尋聲應化救苦難;放生佛心明心見性覺是空」。 中央主門橫匾使用金色字體書上「菩提門」,匾額下方,用金色字體書上「海業豐收」,海業和豐收之間有一黑色螃蟹做像。左側橫樑用金色字體書上「風調雨順」,右側橫樑用金色字體書上「國泰民安」。 牌樓頂部有五個巨大的 蓮花造型寶蓋,位於「菩提門」匾額上方的較大,四根立柱頂端的較小,象徵佛教的清淨與莊嚴。寶蓋下有彩繪的簷枋和斗拱結構。  牌樓的橫樑部分裝飾極為豐富,有精美的 彩繪浮雕,內容涵蓋了祥雲、花鳥、以及類似龍鳳的吉祥瑞獸圖案。色彩運用鮮明,以藍、綠、紅、黃為主。 Illustration created by author using Google  Gemini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 旅遊筆記:吉膽島福龍宮

AI 筆記: 手把手教學 - 用 Gemini 一鍵生成夢幻水彩畫!

Image
 如何使用「Paint a Place with Gemini」功能,快速生成你的水彩風景畫! 第一步: 請先點擊以下連結,進入 Gemini 的「Paint a Place」專案頁面: 👉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s/bundled/paint_a_place?showPreview=true&showAssistant=true 如有需要可 先行使用 VPN連線 第二步:輸入地點的地址或名稱,讓google map找尋,例如 :大埔海濱公園回歸塔 或者 Spiral Lookout Tower。如果找不到可以使用google map的找尋功能,得到正確的名稱,然後再輸入到「Paint a Place with Gemini」。 第三步:下載與分享 完成作品後,點擊畫布右上角的「Download」按鈕,即可將高畫質水彩圖像儲存到你的裝置。

UK旅遊筆記:威爾斯大奧姆纜車- 乘著歷史軌跡,俯瞰碧海藍天

Image
位於英國威爾斯北部海岸的「大奧姆纜車」(Great Orme Tramway),不僅是英國現存唯一的海濱纜車系統,更是全歐洲少數仍持續運作的纜索電車之一。自1902年啟用至今,這條纜車路線已陪伴無數旅客穿梭於峭壁與山巔之間,成為蘭迪德諾(Llandudno)最富魅力的地標與觀光亮點。輛電車皆為原始復古設計,開放式車廂讓乘客能在移動中感受山風拂面,欣賞壯麗海岸線與蘭迪德諾的維多利亞式建築。 大奧姆纜車由工程師喬治·科克(George Croydon Marks)設計,於1902年7月31日正式通車。纜車系統分為兩段:「下段」從維多利亞站(Victoria Station)出發,行經陡峭山坡,抵達中繼站(Halfway Station);「上段」則由此續行至山頂終點站 (Great Orme Summit)。全長約1.5公里,海拔爬升近170公尺,全程約需10分鐘。 維多利亞站(Victoria Station) 在中繼站(Halfway Station)轉車 山頂終點站(Great Orme Summit) 獨特的運作方式:纜索牽引 與一般電車不同,大奧姆纜車採用「纜索牽引」(cable-hauled)系統,由山頂的固定引擎透過鋼纜拉動車廂。這種技術在19世紀末頗為常見,但至今仍正常運轉者寥寥無幾。 纜車沿著大奧瑪山(Great Orme)蜿蜒而上,最終抵達海拔約206公尺的山頂。這裡三面環海,視野遼闊,可遠眺安格爾西島(Anglesey)與康威河口(Conwy Estuary)。山頂設有遊客中心、禮品店與餐廳,提供炸魚薯條、甜點與熱飲,是休憩與賞景的絕佳地點。 抵達山頂後,遊客可參觀「大奧姆山頂中心」(Great Orme Country Park & Summit Complex),內有展覽館、咖啡廳、禮品店,以及著名的「大奧姆銅礦遺址」(Great Orme Copper Mines),這是歐洲最古老的礦場之一,歷史可追溯至青銅時代。 站在觀景台極目遠眺,蘭迪德諾灣如新月般環抱海岸,遠方斯諾登尼亞山脈(Snowdonia)若隱若現,晴朗之日甚至可望見曼島(Isle of Man)的輪廓。 蘭迪德諾大奧姆山頂的三角測量柱 (207m) 大奧姆纜車運行季節:通常為每年3月至10月(視天氣狀況調整)。 大奧姆纜車(Great Orme Cable Car)營運...

IT Notes : Nano Banana

Free access in Hong Kong  lmarena ai Use VPN for access if located in Hong Kong Google AI studio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s 透過 Nano Banana 免費製作你的專屬 貼圖 One Click Sticker 2.0 https://gemini.google.com/share/fe2156ac13bd 將圖片轉換成 28 種風格, 3D 公仔 Nano Bananary 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s/drive/1JknFrFFdiOm7FIA8MLOJa_vtJN2g24c1?showAssistant=true&showPreview=true

IT筆記:旅遊AI提示詞的設計心法與繁體中文範例(2)

  (1) 作為旅遊導遊,請推薦倫敦[location] 附近的景點,並提供繁體中文的景點描述。請包含以下資訊:     景點名稱與地址     門票價格與開放時間     簡短介紹與特色亮點     交通建議或實用提示     請以清晰條列式呈現,並確保資訊準確(部分資料可標註需另行查詢官網確認)。 Location = [Greenwich] (2)  你現在是愛丁堡當地遊在地旅遊專家,請為住在19/8 High Riggs, Edinburgh, United Kingdom的香港遊客規劃愛丁堡當地遊一日遊。需包含: 1. 交通方式:時間與費用 2. 景點順序:按時間軸排列主要景點 3. 實用建議:門票預訂提醒、免費景點標註、省錢技巧 4. 在地特色:推薦市集美食或河畔酒吧 請用清晰分段和符號(如粗體、項目符號)排版,語氣親切帶實用性小貼士。 (3) 請用繁體中文撰寫一份從倫敦塔村區(Tower Hamlets)Clover Court公寓出發倫敦市區一日遊景點 。包含《哈利波特》的場景 白金漢宮 攻略,需包含: 1. 交通方式:時間與費用 2. 景點順序:按時間軸排列主要景點 3. 實用建議:門票預訂提醒、免費景點標註、省錢技巧 4. 在地特色:推薦市集美食或河畔酒吧 請用清晰分段和符號(如粗體、項目符號)排版,語氣親切帶實用性小貼士。 (4) 你現在是倫敦在地旅遊專家,請為住在Clover Court, 45 Millharbour的台灣遊客規劃格林威治一日遊。要求: 1. 開頭簡介:說明格林威治特色與從Millharbour出發的交通優勢 2. 時間軸行程: - 09:30出發:比較渡輪vs DLR的優缺點 - 10:00-12:30:上午景點(標註參觀時間與必看重點) - 12:30-13:30:午餐推薦(市集攤位或餐廳名) - 下午:免費與付費景點穿插安排 3. 細節提醒: - 皇家天文台最後入場時間 - 格林威治公園適合拍照的時段 - 如何用Oyster卡省錢 4. 結尾:用emoji加強語氣,鼓勵讀者預訂門票

IT筆記:旅遊AI提示詞的設計心法與繁體中文範例(1)

 IT筆記:繁體中文撰寫的旅遊行程生成提示 作為一名旅行團領隊,請用繁體中文詳細列出從布里斯托(Bristol)前往卡迪夫(Cardiff)旅程中,沿途能夠深入體驗當地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與建築特色的有趣景點。對每個景點,請以不少於100字來詳盡介紹其亮點與獨特之處,讓讀者感受到其魅力所在。請將所有資訊整理成 KML 格式,內容包括中、英文名稱,景點描述、開放時間、入場費、方便在地圖軟體中查看與使用。提供這條駕駛路線圖,指出景點和必停餐館。 web page generated using Claude 布里斯托至卡迪夫旅遊指南預覽 | Travel Guide Preview 🏰 布里斯托至卡迪夫旅遊指南預覽 完整的威爾斯文化遺產之旅指南,包含詳細行程規劃、GPS路線文件、互動式地圖和實用旅行資訊。 支援多種格式,適用於各種設備和地圖軟體。 📱 多設備響應式設計 完美適配桌面、平板和手機,無論在家規劃還是旅途中查看都有最佳體驗。 🗺️ 專業GPS路線文件 GPX和KML格式支援Google Maps、Apple Maps等主流導航軟體,精確定位每個景點。 🏛️ 深度文化解說 每個景點超過100字詳細介紹,涵蓋歷史背景、建築特色和參觀亮點。 💰 詳細費用規劃 ...

UK旅遊筆記:舊Pont ar Ddyfi(老迪菲橋)

Image
在威爾斯西部的馬奇萊斯 (Machynlleth)北方,有一座橫跨迪菲河(River Dyfi)的古老石拱橋——Pont ar Ddyfi(迪菲橋),也被稱為 Machynlleth Bridge 或 Dovey Bridge。原橋最早建於1533年,後於1681年和1805年進行過重建,現有橋長約64米,寬5.5米,擁有五個拱形結構。 雖然舊橋已不再承載車輛,但仍保留作為步行與文化探索之用。旅客可漫步於橋上,欣賞石拱結構與河岸風光,並思索這座橋所承載的歷史重量。 * 本文章部分採用生成式AI材料來編寫 延伸閱讀 : UK旅遊筆記:馬奇萊斯(Machynlleth)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