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20

檳城隱世景點 : 喬治市紅毛路基督墓園

Image
在檳城喬治市北部的紅毛路 Jalan Sultan Ahmad Shah (Northam Road),車水馬龍,在這個繁盛的地區中有一個隱世的景點,喬治市紅毛路基督墓園( Northam Road Protestant Cemetery )。 墳場埋藏了很多喬治市歷史,每個墓碑它們背後都有故事,不少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如英殖民地總督高官,包括開埠者萊特上校的的事蹟。尋找不特別顯眼,萊特上校的墳墓是參觀墓園的基本動作,也是研究喬治市歷史發展的起點。 檔案紀錄中第一名下葬的是效力孟加拉砲兵團的威廉密裡(Willam Murry),在1787年10月月22日逝世後下葬於基督教墓園,現在已經找尋不到墓碑及下葬地點。 墓園廣植 雞蛋花 樹,曾有「墓園花」(Graveyard flower) 或 死亡之花的別稱,淡淡清香的雞蛋花,外表美麗,有輕微毒性,和夾竹桃科植物一般,一旦枝條或葉子遭折斷,會流出有毒的白色汁液。 根據檳城喬治市世界遺產機構(簡稱GTWHI)出版的小冊子 George Town’s Northam Road Protestant Cemetery 的描述,傑克遜家族三名成員,Lieutenant Colonel Gregory Jackson (1780 - 1835),妻子 Matilda Jackson (1776-1835) 及兒子 Gregory Jackson (1814-1835) 在 Mount Elvira 的渡假別墅內染上了森林熱病,在24小時之內時內相繼去世。 Lieut Colonel Gregory Jackson 當時任任職東印度公司軍隊 15th Madras Native Infantry (MNI) 根據 紀錄 ,墓碑上刻上 :墓碑上刻上 : "This monument is erected by his brother officers and friends to the memory of Lieut Colonel Gregory Jackson 15th Regiment M.N.I. Aged 55 years Also of his wife Matilda Jackson Aged 59 years And their eldest son Greg...

健行紀錄:上水華山求雨碑,坪洋踏步叮噹石。

Image
路線:  上水鐵路站 → 廖萬石堂 → 虎地坳 → 華山 → 馬頭嶺 → 松山 → 坪輋路 → 坪洋壁畫村 → 禾徑山村→叮噹石 從上水鐵路站出發,經寶石湖路、馬會道進入上水圍。 途經上水圍莆上村又叫顯承堂的應龍廖公家塾。應龍廖公家塾建於一八三八年,,是上水圍廖族的三座祠堂之一,以紀念上水圍廖氏家族第四代祖先廖應龍,是上水圍最具建築特色的祠堂之一。現時應龍廖公家塾已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位於香上水鄉門口村與中心村之間的廖萬石堂,為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清光緒十七年曾經重修。廖萬石堂於一九八三年重修,費用主要由廖族支付。祠堂於一九九四年由政府斥資再次重修,被列為法定古蹟。 根據通告廖萬石堂修葺工程應該完結了,但到訪時仍有師傅在進行維修,似乎工程延誤了! 近門口村之側牆需要進行矯正工程 離開廖萬石堂,向虎地坳進發,從這條沒有名稱的道路上山。 穿過小小的竹林 遠望上水一帶景色 舊軍路沿著山脊而興建,有時上有時落,遠望宛如萬裡長城。 來到一處充滿偈油的路面,道路非常傾斜而且非常滑溜,只能夠小心翼翼在旁邊的泥路慢慢下山,避免滑倒。 來到華山之巔的求雨碑,碑的五邊刻有「道光己亥」、「維嶽降神」、「道光己亥」、「降雨興雲之神」及「大嶺」字樣。 山下的大嶺練靶場 不知道這個山頭(164米)為什麼被命名為「犀牛望月」? 馬頭嶺旁邊的香港義勇軍團軍徽 遠望新界東北堆填區(North East New Territories (NENT) Landfill) 北行到坪輋路 坪輋路迴旋處近九記士多,轉入坪原路。 在村口坪洋村伯公神位 坪洋舊村陳氏宗祠 坪洋三鄉村公所,三鄉指坪洋、⽡窰下及⽲徑⼭。 三鄉亭上的對聯寫着「祖德巍巍傳千古,秀⾊融融遍三鄉」 踏步徑登上小山崗尋找叮噹石 叮噹石旁車流量非常小的香園圍公路 堆填區非常接近 原路返回踏步徑,經坪洋舊村到坪輋迴旋處乘小巴返回粉嶺,結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