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18

路邊野菇不要採

Image
這個八月,雨水充沛,氣溫、濕度適合各類野生蘑菇的生長,在樹底下,枯枝落葉、腐木上,很多時候都會看見有不同種類的野蘑菇,這些野生蘑菇其實大部分都是有毒的,不要採摘及食用,以免中毒。 延伸閱讀: RTHK 山水搜記第五集:菇菌 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單張:香港常見的有毒菇類 香港市區樹木常見的樹木腐朽菌簡介 Revised 2020-08-15

多元宗教吉隆坡十五碑

Image
到過吉隆坡多次,但今次入住的地方就是位於吉隆坡市中心的十五碑(Brickfields)。選擇住在這區的原因是交通方便,距離新購物中心、茨廠街、KLCC 和金三角購物中心比較近。 19 世紀末期十五碑是個磚窯廠,從它的英文名字(Brickfields)可以意會得到名稱的由來。這裡是吉隆坡 (Kuala Lumpur) 最早有印度人定居的地方,故又稱為小印度區 (ittle India)。 從酒店房間看到吉隆坡塔 紅牆的背後就是有百多年歷史的雪隆三教堂 雪隆三教堂於1916年成立,經過多次重建,上一次重建是在2001年,廟宇理事會曾到福建蒲田考察,故此廟宇的模樣有鮮明的閩南建築風格。  廟宇集合華人三種宗教信仰,主要供奉佛教、孔教和道教。 十五碑也是著名的學校區 吉隆坡十五碑 Methodist girls school 鐘樓 Tamil Methodist Church,Jalan Sultan Abdul Samad, Kuala Lumpur (tmckl, Brickfields) 由於這區印裔人士較多,所以這個外表呈三角形的教堂,使用泰米爾語作為傳道媒介。 1924年啟用的基督教信義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簡潔線條結構,有德國舊建築風格。 位於柏哈拉路的 錫蘭佛寺(Buddhist Maha Vihara) ,建於1894年,至今有120年歷史。當時的錫蘭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十五碑附近,故此因利成便,就在這裏建立了佛寺。  有時間的話,不妨到位於柏哈拉路尾的傳統馬來西亞住宅外,欣賞它美麗的外觀。

深水埗公園:尋找往日事蹟

Image
綠樹成蔭的深水埗公園,是在1984年還未被殺局的市政局議員葉錫恩主持啟用典禮。改變為公園之前,這個地方曾經是軍營,日治期間成為戰俘營,後期再成為越南難民營。 1977 年,軍營關閉,部份土地用作興建麗閣邨及麗安邨,越南難民營關閉之後,餘下的土地改闢為公園。隨著時間的洗禮,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戰爭的痕跡。 可幸的是公園外尚保留三塊「軍部地界」石碑,上刻「M.O.D. B.S.Mo.10 軍部地界」,據了解,M.O.D.為英國國防部 Ministry of Defence 的全寫,B.S.則為 Boundary Stone界石,No.10 是編號,界石頂部的箭咀,代表政府公物。  公園一角栽種了數棵大樹,包括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楓香樹 (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木麻黃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細看樹下,豎立了兩塊牌匾,紀念在戰俘營逝去的人。 中一塊牌匾是由(Hong Kong Veterans Association of Canada)於1991年12月5日所立,牌匾上書: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間,加拿大國家軍人由於在戰俘營內備受折磨而殉職者多名,其忠烈行為,令人欽敬難忘。謹 於 1991 年 12 月 5 日種植楓樹兩株,永為紀念。 加拿大駐港退伍軍人協會。」  另外一個牌匾為香港戰俘聯會(The Hong Kong Prisoners of War Association)於 1989 年 8 月26日為紀念為香港作戰而在集中營中受苦而犧牲之人士。 深水埗公園旁邊俗稱棚仔的布市場,是具有地方特色布匹集中地,前途未卜,可能就快被拆卸了! 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深水埗警署(1925年)於日治時期曾被用作日軍集中營指揮部 深水埗警署建於一九二五年,為三層高的的建築,其中式金字瓦頂和煙囪、各層的露台及迴廊、及地下兩翼圓拱形柱廊等為最大特色。深水埗警署於日治時期曾被用作日軍集中營指揮部。